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影响公众眼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与探索,超声雾化在干眼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更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目前,尚缺少针对干眼超声雾化治疗的标准指南,为提高各级医院眼科医师对超声雾化治疗的认识,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操作,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干眼康复专业组的众多眼科专家参照最新发布的《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并紧密结合中国干眼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 围绕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治疗达成《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随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辨证疗法在干眼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学组结合中国干眼临床治疗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对临床规范化治疗干眼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版共识中提出干眼的具体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而非药物治疗中的超声雾化治疗具有迅速改善干眼症状的优势。为提高临床对超声雾化治疗的认识和规范化操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汇集国内临床实践经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干眼康复专业组专家在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治疗方面形成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干眼基本概念
干眼治疗现状
眼科超声雾化基本概念

眼科超声雾化适用人群
眼科超声雾化操作流程

一、西药
治疗干眼的西药主要以改善眼局部环境并缓解症状为主。采用超声雾化能够使药物直接渗透眼表,并且提高其在结膜囊内停留时间,增强药物疗效。目前,对于中重度干眼患者,雾化的西药有环孢素A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于MGD相关干眼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水液缺乏型干眼应用维生素类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
二、中药
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的中医药剂型主要是中药汤剂。虽然中药超声雾化在干眼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文献质量与科学性参差不齐。经专家团队讨论分析后,梳理了针对不同类型干眼较为适宜的相关方剂:
(1)针对MGD相关干眼的方剂包括含有黄芩、黄连、菊花、生地黄、枸杞子、桔梗的疏睑润目方(清热解表),含有太子参、五味子、麦冬、防风、密蒙花、黄芩、甘草的参麦润目方(益气养阴),含有党参、当归、生地黄、白芍、麦冬、五味子、柴胡、薄荷的逍生散(舒肝养阴);
(2)对于脂质异常型干眼,采用含有菊花、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紫草的疏风清热方(疏风清热);
(3)针对肺阴不足型干眼,采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薄荷、密蒙花、谷精草、太子参、麦冬、石斛、红花的清热养阴方(清热养阴)
三、中西药结合
中西医联合雾化药物的配伍,旨在加强疗效,包括玻璃酸钠联合含有熟地黄、泽泻、枸杞、丹皮、天冬、菊花、麦冬、山药、茯苓、山茱萸的菊花地黄液(滋肾养阴),玻璃酸钠联合含有雷公藤、薄荷的雷公藤方,玻璃酸钠联合含有淫羊藿、仙茅、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的二仙汤,玻璃酸钠联合含有菊花、金银花、薄荷、密蒙花、谷精草、太子参、麦冬、石斛、红花的清热养阴方,玻璃酸钠联合含有黄芪、当归、生地黄、玄参、麦冬、川芎、白芍、五味子、薄荷的中药复方制剂。
眼科超声雾化可以联合睑板腺按摩、IPL、针灸等多种物理疗法,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例如:IPL照射能够刺激泪腺、改善泪膜稳定性、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联合IPL超声雾化治疗具有促进干眼康复的协同效应。
虽然干眼临床治疗方式多元,但无论是物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眼部超声雾化是熏蒸疗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式,能缩短病程并快速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超声雾化参数推荐:最低频次为1次/周,适宜时间为15min/次,每个疗程4周。鉴于中药雾化后成分复杂,其对眼表的刺激或损伤风险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因此,应重视中西医结合干眼超声雾化的规范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