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地区MGD相关风险评估及IPL治疗MGD的疗效对比
随着MGD引起的干眼患群的逐年攀升,如何防治干眼已经成为重要眼科研究方向之一。最新的一项研究评估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防治措施有一定差异,例如:在滇西地区,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疾病、高海拔地区是显著的危险因素,长期待在空调房反而是保护因素。此研究还评估了IPL治疗MG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探讨滇西地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睑板腺按摩、强脉冲光(IPL)治疗联合人工泪液两种治疗方案对于MGD型干眼患者的疗效评估。
入组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采用自制问卷法进行有关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现状调查并收集睑板腺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其中,随机选取诊断为MGD的干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睑板腺按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20例(40眼)为对照组;B组IPL治疗联合药物治疗20例(40眼)为实验组。
本研究第一部分共纳入466份调研问卷。其中男性患者198例占42.5%,女性患者268例占57.5%;患MGD的患者共239人,男100例,占41.8%,女139例,占58.2%。第二部分共纳入40名MGD 患者(男性13例,占32.50%;女性27例,占 67.50%)80只眼;患者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35.3±11.3岁。
入组标准
1、年龄≥18岁,性别、民族不限;
2、患者有眼部干燥、疲劳、眼部刺激、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且检查发现的睑缘改变之一:睑缘充血。边缘不规则加厚或变钝圆。睑板腺开口堵塞且开口可见脂栓;
3、取得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皮肤类型为 fitzpatrick 皮肤类型Ⅳ级或以下。
5、能耐受IPL治疗能量12J/cm2+2个治疗量者;
6、能够配合治疗及所有随访者。
研究方法
1、调查表格
根据国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地区特色自行制定。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教育水平)。自身疾病(干燥综合征、睑板腺功能障碍、结缔组织病)。是否做过角膜手术以及眼科其他手术和非手术程序。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视频终端操作、高空、室外、空调房、病态建筑、高海拔地区)。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饮酒)。使用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问卷评估干眼症状和严重程度。
2、眼部检查
(1)使用干眼综合检查仪来采集检查者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BUT)、结膜充血指数等数据。
(2)Schirmer I 试验
(3)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
(4)眼表裂隙灯检查了解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堵塞情况,并留取患者裂隙灯照片。
(5)泪液收集
治疗方法
1、睑板腺按摩组:患者进行一月两次的睑板腺按摩,每次治疗间隔2周,同时配合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一天三次,一次一滴。双眼操作结束后向结膜囊滴入一滴氯霉素滴眼液,防止眼睑感染。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
2、IPL治疗组:患者进行一月两次IPL治疗(设备:EYESIS,美迪信,中国)同时配合睑板腺按摩,每次治疗间隔2周,同时配合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一天三次,一次一滴。清洁面部后患者取仰卧位,向结膜囊内滴入一滴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3分钟后重复一次。患者佩戴陶瓷眼罩保护双眼,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闭双目。治疗部位涂抹超声耦合剂,设置输出能量12J/cm²,治疗过程中一侧患眼共照射5次,选择双眼下睑皮肤及颞侧眼周皮肤作为治疗范围,每侧操作5个点。依次治疗双眼。治疗过程中未进行眼部防护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在治疗室外等候。IPL治疗完成后进行患眼睑板腺按摩治疗,方法如前所述。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
分析方法
1、泪液测试方法
使用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泪液样本中检测IL-6、IL-8、IL-10三个因子。
2、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随访2次,分别在治疗后1周、4周复诊,进行眼表分析仪分析眼表、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Schirmer I 试验、BUT、OSDI评估。
1、危险因素问卷结果
(1)MGD与non-MGD组存在显著年龄差异,MGD组年龄较non-MGD组大(X²=17.857,P<0.001)。MGD组患结缔组织病者占比(35.1%)显著高于non-MGD组(8.8%)。相比于non-MGD组,MGD组更易患干燥综合征、从事视频终端作业、长时间使用电子屏、长期处于户外工作、长期待在空调房、长期待在病态建筑、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熬夜、吸烟、喝酒。见表3.1
(2)将表3.1组间比较显著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是患 MGD 的危险因素,长期待在空调房是保护因素。患干燥综合征者患 MGD 的风险是不患干燥综合征者的9.77倍,患结缔组织病者患MGD的风险是不患结缔组织病者的2.12倍,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者患MGD的风险比不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者高1.1倍。长期待在空调房中患MGD风险减少44%。见表3.2。
2、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的比较
(1)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的性别比较
(2)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治疗前指标的对比
(3)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Schirmer I 试验的对比
(4)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BUT的对比
(5)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OSDI的对比
(6)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泪河高度的对比
(6)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角膜荧光染色的对比
(7)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眼红指数的对比
(7)睑板腺按摩组与IPL治疗组泪液因子的对比
本研究发现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是滇西地区患MGD的危险因素。而长期待在空调房是保护因素。这一因素分析认为滇西地区室外风沙较大,患者处于相对于湿度较高,空气流速较低的室内环境下MGD的相关症状或体征比长期暴露室外的患者症状减轻。
IPL作为新型干眼疗法因副作用小、疗效明显、便于操作等优势在治疗方面极具发展前景与优势。其作用机制主要基于光热作用、热辐射作用、抗炎作用、光生物调节作用、恢复局部缺氧环境、减少睑缘螨虫和痤疮丙酸杆菌等。此外,IPL技术也经历了四代技术更新。一代的IPL是单发或者多发的脉冲波,由于波峰波谷的原因,造成最大有效作用时间短,散热时间长,用于皮肤、血管等相关治疗还可以,但如果用于眼科治疗就会存在严重问题,毕竟眼部皮肤要比脸部皮肤薄很多。为了让IPL技术适用于干眼治疗,科研人员在2001年开发出OPT,但OPT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不足,例如:光热作用效率低,需要多达十次打点;患者还会感受疼痛,需要表面麻醉等,毕竟其应用是美容仪,而并非干眼治疗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2017年,科研机构研发出MOPT(MOPT,Multiple Optimal Pulse technology),其特点在OPT技术基础上,增加更多不同能量的脉冲,更好的控制强脉冲光作用的能量密度和热弛豫时间,使干眼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同步增加,例如:每次治疗仅需五次打点,是目前打点次数最少的脉冲光技术。打点次数少,意味着,治疗时间短仅需1分半钟,减轻患者对治疗的焦虑情绪。同时,患者无痛苦无需表面麻醉,舒适性大大提升。
另外,本研究表明,IPL组经过治疗后IL-6、IL-8有显著差异,而睑板腺组无差异性。表明了IPL通过封闭新生毛细血管、减少血管扩张同时减少炎症因子进入睑板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