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对不同类型儿童霰粒肿的治疗效果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具有易复发、多发的特点。常见的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滴眼液、局部热敷或者理疗,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虽然手术治疗可以直观地切开并排出霰粒肿,但儿童手术所需的全身麻醉可能会给父母和孩子带来心理负担。然而,注射治疗在儿科患者中经常遇到显著的耐药性,尤其是当通过眼睑结膜表面给药时。如果儿童不合作,手术风险更高,可能导致眼部创伤、眼压升高或其他风险。最近发表在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的一篇临床研究显示,强脉冲光(IPL)治疗对儿童霰粒肿是有效的,尤其是肉芽肿型。这一研究结果表明,IPL是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选择。
入组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49名确诊霰粒肿的患者。每位患者选择一只霰粒肿眼,建立包含149眼的研究组。将这些眼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IPL治疗组(75眼),一组为热敷(HC,Hot Compress)治疗组(74眼)。在本研究中,根据不同病程的临床表现,将霰粒肿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即:囊肿型和肉芽肿型。
诊断标准
1、无痛的眼睑肿块和明显的刺激。
2、囊肿型:眼睑可触及圆形或准圆形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眼睑结膜相应表面暗红色充血,皮肤表面及眼睑结膜无明显破裂。
3、肉芽肿型:
(1)皮肤表面可见暗红色囊肿隆起,皮肤表层无力或伴有溃疡,形成皮下肉芽肿;
(2)在睑板腺开口处观察到乳头隆起;
(3)睑结膜局部破裂导致蕈样肉芽肿。
治疗方法
1、HC治疗组:用妥布霉素滴眼液(一次一滴,每日三次),配合局部热敷于患眼。用无菌纱布或毛巾浸泡在温水(温度略高于体表温度,38~42℃)中进行热敷,局部敷于患眼。每天进行两次,每次5至10分钟。
2、IPL治疗组:妥布霉素滴眼液联合IPL治疗。IPL治疗设备为美迪信医疗公司的EYESIS光脉冲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MOPT,多重优化脉冲光技术)。儿童置于仰卧位,使用陶瓷眼罩覆盖双眼,并涂抹耦合剂于下眼睑和颞侧。戴上防护镜后,临床医生手握治疗手柄,从下眼睑的鼻侧到颞侧进行IPL治疗,每只眼睛进行五点照射。IPL能量范围在8-12J/cm²之间,从较低的能量水平开始,能量水平基于个体耐受性进行调整。治疗疗程为每周进行一次,共重复三次。
治疗后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效果评估
两组治疗方案持续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和记录霰粒肿的最大直径。
1、治愈:霰粒肿完全消失,眼睑上没有任何可触及的结节,眼睑表面也观察不到结膜充血的迹象。
2、有效:治疗后囊肿或肉芽肿明显缩小,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证实囊肿长度减少了50%或更多。
3、无效:治疗前后肿块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显著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肿块的长度变化在50%以内,或霰粒肿恶化,包括肿块增大、数量增加、疾病进展。
IPL和HC组性别、年龄及疗程
IPL组:19例囊肿型(6名男性和13名女性,平均年龄3.68±1.77岁,平均持续时间2.05±1.27周)和56例肉芽肿型(21名男性和35名女性,均年龄3.34±1.65岁,平均维持时间6.73±3.46周)。
HC组:25例囊肿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2.80±1.19岁,平均病程2.60±1.76周),49例肉芽肿型(男20例,女29例,平均3.24±1.79岁,平均6.39±3.41周)。
各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病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于LSD多重比较,与肉芽肿型霰粒肿相比,囊肿型(包括IPL和HC组)的病程更短,这与霰粒肿的临床表现相对应。(Table 1)
IPL和HC组治疗效果比较
IPL组75例
治愈:17例(22.67%),治疗前平均直径为4.31±1.73mm,治疗后为0±0mm;
有效:39例(52.00%),治疗前平均直径为4.72±2.16mm,治疗后为1.84±0.83mm;
无效:19例(25.33%),治疗前测量平均直径为3.92±1.68mm,治疗后为4.22±1.67mm)。
HC组74例
治愈:5例(6.76%),治疗前平均直径为4.63±2.05mm,治疗后为0±0mm;
有效:16例(21.62%),治疗前平均直径为4.42±2.16mm,治疗后为2.16±0.95mm;
无效:53例(71.62%),治疗前测量平均直径为4.18±1.86mm,治疗后为4.41±2.17mm。(Fig.1)
治疗后,IPL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2)。任何治疗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比较IPL和HC治疗不同类型霰粒肿的疗效
1、统计结果
IPL组:囊肿型治愈3例(15.79%),有效5例(26.32%),无效11例(57.89%);肉芽肿型治愈14例(25.00%),有效34例(60.71%),无效8例(14.29%)。
HC组:囊肿型治愈2例(8.00%),有效3例(12.00%),无效20例(80.00%);肉芽肿型治愈3例(6.12%),有效13例(26.53%),无效33例(67.35%)。(Fig.2)
2、IPL对肉芽肿型霰粒肿的治疗效果优于囊肿型,且肉芽肿型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囊肿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3)
3、HC治疗囊肿型和肉芽肿型的效果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Table 4)
4、IPL和HC治疗囊肿型霰粒肿没有显著差异(P>0.05)。(Table 5)
5、对于肉芽肿型霰粒肿,IPL的治疗效果优于HC。IPL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6)
霰粒肿是一种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治疗选择包括保守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和手术切口。许多研究人员对霰粒肿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Wu AY等人发现,妥布霉素滴眼液联合热敷可使45%的患者的囊肿减少50%以上。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妥布霉素结合热敷的改善率(有效率+治愈率)为28.38%。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的儿童患者对滴眼液应用和热敷治疗的配合度较差。Gowalla等人的研究表明,注射曲安奈德和手术的霰粒肿治愈率分别为84%和87%。在Nabie R的研究中,注射曲安奈德和手术的成功率分别为61.5%和84%。在我们的研究中,IPL治疗的改善率高达74.67%,显著超过了Wu AY的保守治疗方法,同时与侵入性激素治疗和手术的疗效非常相似。结果表明,IPL疗法对霰粒肿具有显著疗效(Fig.3)
霰粒肿通常生长缓慢且无痛,在早期阶段很难检测到。特别是对于儿童,大多数患者因合并感染引起的局部肿胀而住院治疗。确切的发病时间很难追踪,囊肿的发展只能通过临床物理检查来评估。在这项研究中,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霰粒肿分为囊肿型和肉芽肿型。IPL治疗肉芽肿型霰粒肿的疗效优于囊肿型,改善率高达85.71%,与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相似。
一般来说,IPL对肉芽肿性霰粒肿有显著疗效的原因可能和IPL的作用机制有关。IPL以光脉冲形式传递能量,光脉冲被不同的靶器官吸收并转化为热量,选择性光热作用避免了治疗区域的非特异性热损伤。IPL的脉冲能量可以破坏霰粒肿的异常毛细血管,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少慢性炎症反应。IPL的光热效应可以让睑脂的温度高达35-38℃,睑脂液化后可以从睑板腺成功排出。许多研究表明,蠕形螨感染可能是导致儿童霰粒肿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强脉冲光可以通过瞬时高温杀死蠕形螨,进一步消除导致儿童霰粒肿的危险因素。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IPL(强脉冲光)治疗对儿童霰粒肿是有效的,尤其是肉芽肿型。对于新诊断为霰粒肿的儿童,抗生素滴眼液联合IPL可以作为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