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干眼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让成人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也让儿童干眼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相较于成人干眼的规范化诊疗,由于儿童患者主观表达能力较差,很多检查难以配合,导致儿童干眼检出率低、误诊率高。儿童干眼如未及时治疗,会导致儿童眼表受损,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能力、生活质量、视觉质量和视觉发育。为了提高对儿童干眼的重视,本文尝试讨论和总结儿童干眼的流行病学和常见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眼表疾病,以泪膜稳态失衡伴眼部不适为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炎性反应和损伤、泪液高渗、神经感觉异常等。
全球干眼的发病率为5%~50%。近年来,研究发现干眼的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的干眼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数据分析,2003到2015年,2到17岁人群的干眼患病率大约为0.20%。2008年,有学者对3433名日本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干眼发病率分别为4.3%和8.0%。一项纳入146万名印度眼科门诊患者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干眼发病率为1.46%。而韩国2015年的研究显示儿童干眼患病率约为6.6%。与国外相比,中国儿童干眼患病率相对较高。2011到2012年,沧州市3150例10~14岁儿童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儿童干眼患病率为 28.53%。2017年,卢聪聪等对1268名兰州小学生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儿童干眼患病率为21.37%。
1、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EYESIS光脉冲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治疗仪
2、过敏性结膜炎

3、屈光不正
4、干眼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5、环境与生活习惯
6、医源性干眼
目前我国缺乏儿童眼表基础数据,也尚无专门针对儿童人群干眼的诊断标准或指南,导致儿童干眼在临床诊疗中常常被漏诊或误诊。儿童干眼的危险因素多样,可能与先天性、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有关,也可能由不良生活环境等因素引起或加剧。因此,儿童干眼的治疗需要对症处理。另外,临床工作者要对患儿进行系统调查和密切随访,患儿家长应做好长期和多学科治疗的准备,以保护患儿眼部健康并确保其最佳视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