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视疲劳的评估、诊断及治疗
2024-05-14
干眼系列
近10年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视疲劳在患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和诊疗方式等层面出现较大变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组织全国眼视光领域专家,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视疲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充分讨论,并遵循国际疾病分类对视疲劳的定义,针对视疲劳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及流程,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提供最新指导性意见。
视疲劳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人眼视物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出现伴或不伴全身症状的视觉障碍、眼部不适的症候群,其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视疲劳由于影响因素变异性较大,不同工作性质和环境、不同用眼习惯和不同年龄人群的患病率明显不同。视疲劳的常见人群为用眼强度较高的成年人群体,主要在文字工作者、长时间视频终端使用者、近距离视物工作者中高发。此外,近10年来网络教学和会议呈现常态化,现代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娱乐休闲活动对视频终端的依赖性较前增加,视疲劳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的视疲劳患病率从疫情前的10%~20%增长至50%~65%。
视疲劳的评估
1、主观评估
2、眼部健康评估


3、视觉功能评估
4、精神、心理及全身因素评估
视疲劳的诊断
视物后出现以下表现之一,可诊断为视疲劳:
1、视觉障碍
2、眼部不适
3、全身症状
视疲劳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对因治疗,消除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1、屈光不正或老视未得到科学矫正
2、双眼视功能异常
3、干眼
4、可能导致眼疲劳的眼部手术
5、视频终端综合征
6、环境
7、儿童青少年视疲劳
8、其他
对症治疗
1、药物治疗
2、非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