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热线

022-23977318
专业资料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视疲劳的评估、诊断及治疗

2024-05-14 干眼系列

近10年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视疲劳在患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和诊疗方式等层面出现较大变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组织全国眼视光领域专家,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视疲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充分讨论,并遵循国际疾病分类对视疲劳的定义,针对视疲劳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及流程,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提供最新指导性意见。

图片


11.jpg



视疲劳概念简介

  视疲劳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人眼视物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出现伴或不伴全身症状的视觉障碍、眼部不适的症候群,其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视疲劳由于影响因素变异性较大,不同工作性质和环境、不同用眼习惯和不同年龄人群的患病率明显不同。视疲劳的常见人群为用眼强度较高的成年人群体,主要在文字工作者、长时间视频终端使用者、近距离视物工作者中高发。此外,近10年来网络教学和会议呈现常态化,现代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娱乐休闲活动对视频终端的依赖性较前增加,视疲劳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的视疲劳患病率从疫情前的10%~20%增长至50%~65%。





视疲劳的评估和诊断

视疲劳的评估


1、主观评估

症状是视疲劳诊断的关键。详细采集病史,仔细记录主诉和患者感受,包括持续时间、程度、出现场景,是否经过治疗及其效果、是否反复,有无眼部相关疾病及其治疗史。询问全身健康状况、职业和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如有无长时间使用视频终端、熬夜、久坐、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等情况,有无心理压力过大等。主观评估可以使用相关视疲劳问卷,例如:眼表疾病指数问卷、中国干眼问卷量表等主观评估工具。评估视疲劳的程度,有助于病因诊断以及量化程度。视物后出现以下表现之一,可诊断为视疲劳。

12.jpg


2、眼部健康评估

重点关注瞬目情况,睑板腺、结膜、泪膜状态,角膜上皮完整性、角膜透明度和规则性,瞳孔直径和瞳孔对光反应情况,是否存在人工晶状体、玻璃体混浊以及眼部手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眼压问题,眼底是否正常。以上是视疲劳病因诊断的重要指标。
13.jpg
EYESIS干眼综合检查仪检查瞬目情况
14.jpg
EYESIS干眼综合检查仪检查睑板腺


3、视觉功能评估

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屈光状态、像差、对比敏感度、斜视或隐斜视度数、调节和聚散功能、立体视觉、眼球运动等视觉功能,是视疲劳病因诊断的重要指标。


4、精神、心理及全身因素评估

根据患者的主诉,以及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观察其是否存在情绪不稳、焦虑、烦躁等表现,确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心理量表进行评估。若患者存在头痛、头晕等全身症状,还应注意进行全身体检。精神、心理以及全身状况评估结果是视疲劳程度的判断依据。




视疲劳的诊断


视物后出现以下表现之一,可诊断为视疲劳:


1、视觉障碍

不耐受长时间视物,暂时性视物模糊。


2、眼部不适

干涩、灼烧感、畏光、流泪、胀痛、针刺痛、眼眶疼痛、发痒、异物感、眼睑沉重、瞬目异常。


3、全身症状

可能出现易疲劳,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严重时甚至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伴或不伴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症状。




视疲劳的治疗

视疲劳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对因治疗,消除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1、屈光不正或老视未得到科学矫正

通常经过准确验光配镜可缓解。对于难以适应眼镜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者,可依据患者适应情况分阶段矫正,或更换适宜的屈光矫正方式。对于老视者,应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告知不同矫正方式的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缓解焦虑情绪。


2、双眼视功能异常

给予相应的调节和聚散功能训练,提高调节与聚散功能,消除调节聚散冲突,提升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可缓解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在视觉训练的基础上,适当移远阅读材料以及针对性增加近附加屈光度数或使用棱镜进行补偿,可减轻部分双眼视功能异常。


3、干眼

根据干眼的类型以及程度针对性进行长期和个性化治疗。对症治疗中,改善干眼的药物对于干眼导致的视疲劳有缓解作用,主要代表性药物:
(1)具有保水作用并补充泪液电解质、滋润和润滑眼表、缓解眼表刺激症状的人工泪液;
(2)促进泪液分泌、稳定泪膜的药物;
(3)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并缓解眼部炎性反应的药物;
(4)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代谢和修复的药物。


4、可能导致眼疲劳的眼部手术

前应合理化手术设计,完善双眼视功能、干眼等筛查工作,做好术前宣传教育工作和视疲劳应对方案。


5、视频终端综合征

若使用视频终端时间过长,则建议少用或停用;对于不可避免使用视频终端者,可换用高频闪、合适亮度、防眩光屏幕,或改用类纸屏,或调整坐姿和桌椅高度等,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对于头戴沉浸式显示应用带来的数字眼疲劳,可通过采用设计优良的头戴设备,尽量选择双目设备,选择合适的屏幕显示比例,控制使用时间等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视疲劳程度。


6、环境

对于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或强紫外线辐射环境者,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湿房镜、防护镜、改良环境等方式,降低不良环境对泪膜的影响。同时,应保持环境照明的亮度均匀,减少眩光。


7、儿童青少年视疲劳

对于使用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药物等近视防控方式出现的眼部表现,不能耐受者可根据相应表现给予缓解症状的处理,严重者可更换近视防控方式。屈光不正未矫正、双眼视功能异常、干眼、视频终端综合征等引起的视疲劳,可进行相应处理。此外,减少使用反光阅读材料、增强阅读环境照明、增加环境对比度等,也可一定程度缓解儿童青少年视疲劳。


8、其他

对于具有全身因素者,须及时转诊;对于有精神、心理因素者,须进行相关精神和心理治疗和疏导。






对症治疗


1、药物治疗

(1)改善血流药物:通过增强睫状肌功能和增加睫状肌血流量,改善眼调节功能,达到治疗视疲劳的目的。主要代表性药物包括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2)睫状肌麻痹药物:利用外周抗胆碱能作用,使平滑肌松弛,并解除血管尤其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视疲劳的目的。主要代表性药物包括山莨菪碱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等。
(3)中药:使用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或补血安神等功效的中药进行内治调理,以及采用中药熏蒸等中医外治疗法,可缓解视疲劳的症状。

15.jpg

EYESIS干眼治疗仪的中药熏蒸治疗
(4)其他药物:含维生素类的滴眼液,如维生素B12,对缓解视疲劳的症状有一定效果。研究结果显示,ω‑3脂肪酸、浆果提取物补充剂可缓解视疲劳和干眼的症状,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成分的药物也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效果。


2、非药物治疗

主要指物理治疗,如热敷、湿房镜、激光治疗等对干眼导致的视疲劳有缓解作用;
16.jpg
EYESIS干眼治疗仪的恒温热熏功能

17.jpg

EYESIS光脉冲干眼治疗仪
雾视法、远眺法和眼保健操等,可使眼部得到充分休息,改善眼周循环,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此外,需要长时间近距离视物者用眼期间应间断休息,同时合理规律作息,平衡工作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端正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以及具有优化亮度和对比度的显示设备。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效果。


视疲劳的评估、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