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热线

022-23977318
专业资料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定义和分类

2024-01-19 干眼系列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近年关于MG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为提高我国医师对MGD的认识水平,规范MGD的诊疗工作,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基于近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MGD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性意见,供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参考。

图片


微信图片_20240117141426.png


MGD的简介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世界范围的总体患病率为21.2%~71.0%,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 54.7%~68.3%。1980年Korb和Henriquez首次提出MGD。2011年国际MGD研究小组首次对MGD进行定义和分类,由此MGD的相关研究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了《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在我国首次明确了MGD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临床医师对MGD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MGD的定义

MGD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腺泡萎缩及分泌睑酯的质和(或)量异常为主要病理特征,可导致眼表微环境失衡、眼部不适及视功能障碍。


在2017年《共识》的MGD定义基础上,即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疾病,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1)多因素导致:MGD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腺泡萎缩:为睑板腺的退行性改变,是MGD的重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腺泡细胞体积变小和睑酯分泌能力下降。


(3)眼表微环境失衡:眼表上皮细胞、泪膜、神经、血管、免疫物质和微生物等因素共同构成眼表微环境,MGD导致的眼表微环境失衡包括泪膜异常和眼表炎性反应(2017年《共识》)以及角膜结膜损伤、眼表菌群失调等。


MGD的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分类


1、个体因素性


(1)眼部因素性:眼局部因素是MG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眼睑病如眼睑内翻、眼睑松弛、睑缘炎等,眼表疾病如干眼、过敏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等。此外,眼部化学烧伤、不完全瞬目等也是MGD的危险因素。


(2)全身因素性:包括高龄,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2型糖尿病等,皮肤病如盘状红斑狼疮、银屑病、瘢痕性类天疱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此外,移植物抗宿主病也是 MGD 的危险因素。


2、外部因素性


(1)环境因素性:如细颗粒物、煤烟等环境污染和暴露。


(2)生活方式因素性:包括长时间使用视频终端、眼部化妆、吸烟、饮酒、高糖高脂饮食、睡眠障碍等。


3、医源因素性


(1)眼手术相关因素性:主要包括眼睑手术如眼睑内翻矫正术、重睑术、眼线纹刺术等。此外,内眼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如聚维酮碘消毒以及内眼手术引起的眼表局部炎性反应也可参与MGD的发病过程。


(2)药物因素性: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如降眼压药物。全身长期用药如抗雄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物、高血压治疗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视黄酸等。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也与MGD相关。


(3)其他因素性:如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眼部周围放射治疗等。


根据睑板腺分泌状态分类

根据睑板腺分泌状态可将MGD分为睑酯低排出型和睑酯高排出型。睑酯低排出型是MGD的主要类型,可分为腺泡萎缩型、阻塞型和混合型。其中,阻塞型可进一步分为非瘢痕性和瘢痕性(图1)。


1705625946180942.png

1、睑酯低排出型


(1)腺泡萎缩型:因睑板腺腺泡细胞萎缩导致,终末导管可无明显阻塞,是否伴有导管萎缩有待进一步研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龄是原发性腺泡萎缩的常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长时间使用视频终端、高糖高脂饮食、长期使用维甲酸、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可导致继发性腺泡萎缩。此外,此型MGD也可继发于阻塞型MGD导致的腺泡压力增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可导致先天性睑板腺腺泡发育障碍,该类睑板腺病变不属于MGD。


(2)阻塞型:包括非瘢痕性和瘢痕性。


非瘢痕性:导管上皮过度角化或睑酯黏滞度增加,造成终末导管阻塞所致。此类MGD的睑板腺开口常变窄,但其与皮肤黏膜交界处的位置关系通常不发生改变。此类MGD是阻塞型MGD的主要类型,睑缘炎、干眼、外部因素等为其危险因素。


瘢痕性:多种因素导致睑板腺开口或附近睑缘、结膜形成瘢痕;睑板腺开口缩窄或受到牵拉移至皮肤黏膜交界处后,造成睑板腺开口阻塞,睑酯无法正常输送至泪膜中所致。瘢痕性MGD较非瘢痕性MGD患病率低,可单独存在,也可与非瘢痕性MGD并存。引起此类MGD的眼部因素主要包括沙眼、眼部化学烧伤等,全身因素主要包括瘢痕性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系统免疫性疾病。


(3)混合型:腺泡萎缩型MGD和阻塞型MGD并存,称为混合型MGD。在阻塞型MGD初期,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导致腺管压力增加,长期腺管高压力引发腺管扩张,最终继发压迫性或废用性腺泡萎缩,导致混合型MGD。临床最常见的是腺泡萎缩型MGD与非瘢痕性MGD并存。当瘢痕性眼睑或结膜病变累及睑板腺和睑缘时,睑酯低排出型MGD的3种类型可共存。


2、睑酯高排出型


在挤压睑板时,可见睑板腺口排出大量睑酯。当伴有睑缘局部炎性反应时,睑酯中游离脂肪酸增多,性状由清亮油状变为污浊油状或泡沫状。绝大多数睑酯高排出型MGD伴有脂溢性皮炎。随着病变进展,在睑板腺腺管细胞异常分化和慢性炎性反应作用下,睑板腺腺管过度角化,腺管缩窄,导致睑酯排出受阻,睑酯高排出型MGD转变为睑酯低排出型MGD。


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临床绝大多数MGD为睑酯低排出型,因此重点针对睑酯低排出型MGD的主要临床体征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包括睑酯性状、睑板腺排出能力及睑板腺缺失程度。

1.轻度:睑酯混浊;或挤压眼睑,5条睑板腺中3或4条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或睑板腺缺失数量占比<1/3。


2.中度:睑酯呈混浊颗粒状;或挤压眼睑,5条睑板腺中1或2条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或睑板腺缺失数量占比为1/3至2/3。


3、重度:睑酯呈浓稠牙膏状;或挤压眼睑,5条睑板腺中无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或睑板腺缺失数量占比>2/3。


MGD导致的其他眼表疾病
MGD常导致其他眼表疾病,主要包括干眼、角膜结膜损伤、睑缘炎等。


一.MGD 导致干眼:MGD是引起脂质异常型干眼最常见的原因。不同类型的MGD均可引起泪膜脂质层质和(或)量改变,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泪液蒸发过强,形成脂质异常型干眼。诊断参考《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检查和诊断(2020年)》。

二、MGD导致角膜结膜损伤:在MGD状态下,睑板腺开口阻塞和睑酯性状改变易引发菌群失调,细菌分解睑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炎性反应介质,破坏泪膜完整性,从而造成角膜结膜上皮细胞毒性反应和损伤。

三、MGD导致睑缘炎:MGD是后睑缘炎最常见的病因。睑板腺开口处睑酯堆积和性状改变可诱发或加重后睑缘的炎性反应,导致后睑缘炎,严重时可同时累及前、后睑缘,形成混合型睑缘炎。长期慢性睑缘炎可导致睑缘炎相关角膜结膜病变。


EYESIS强脉冲光干眼治疗仪